心脏严重衰竭 杨养正病情反复

早报记者 鲍志恒   发表于2010-12-14 02:49

 

  连日来,“永远的老兵”杨养正的病情牵动着各界人士的心。昨天,早报记者从医院和家属处获悉,老人病情反复,12月12日晚又经历过一次紧急抢救。重庆市方面已派专人赴医院慰问,各方仍在努力推动其医疗费用减免。

  来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消息称,院方将持续为老人提供欠费治疗,但由于老人已96岁高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前晚,医院呼吸科又实施了一次紧急抢救,时间达十几分钟。

  据前往医院探望过杨养正的志愿者介绍,前天下午,杨老的状况还不错,神志清醒,已退烧,医疗费用也由平均每天约8000元降到当天的4800元。“但心脏已是三级衰竭,呼吸机都是高频率的报警状态。老人见到志愿者就激动,所以也不敢跟他多讲话。”

  另据早报记者了解,昨天,重庆市民政局已派专人赴医院探望杨养正,并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给老人送去了慰问金。截至12月12日10时,重庆关爱老兵志愿者也为老人募集到医疗救护款18747.63元,其中多笔捐助来自上海。

  2005年,杨养正荣获“感动重庆十大市民”称号,政府为老人提供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老人一次性捐出了一个月的退休金1200元。今年9月3日,在重庆市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座谈会上,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切问候了杨养正,祝福他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此前,杨养正被认为是目前大陆唯一在世的“八百壮士”,但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白果镇一户农家发现了另一位幸存“八百壮士”——90岁的老人杨耀辉(原名杨根奎,下称杨根奎)。

  据《成都商报》报道,杨根奎1921年出身金堂县贫农家。1937年10月,谢晋元率部接管四行仓库阵地时,杨根奎任中尉排长,他参加的40人突击队最早冲出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1942年4月,杨根奎被送往安徽芜湖玉溪口的货运码头做苦役。次年被转到南京码头抬煤炭,在包工头的帮助下逃脱。1946年,辗转回到老家。此后一直安静地生活在乡下,这些年都没有见过战友,寂寞的老人只是常给孙女讲述“打仗的事”,回忆起往昔,往往“忍不住流泪”。

  昨天,早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得知杨养正病重,杨根奎十分挂念,想前往重庆医院,见半个多世纪未曾谋面的战友“最后一面”。但以两位老人此刻的身体状况,能否成行,还是一个问题。
 

 

2005年7月4日上午,在上海四行仓库,杨养正老人用手抚摸谢晋元团长的半身铜像。早报资料

2005年7月,早报曾对杨养正老人重回上海进行报道。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五年前的7月,“永远的老兵”杨养正,重回上海四行仓库唱起这首抗战歌谣,令无数上海市民动容。他,曾用自己的热血保卫过我们这座城市;他,曾来这座城市追忆峥嵘岁月;他,曾被我们称作“英雄”,却婉拒这个头衔,朴实地说“那是应该做的”。

  2005年早报“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报道”《永远的老兵》核心人物,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大陆唯一健在老兵,如今96岁高龄的杨养正老人,日前病重住院,一度“心肺衰竭”,生命垂危。

  早报记者昨天获悉,“永远的老兵”杨养正老人病重期间,在重症监护室里,他仍不停念叨70多年前拼死血战侵略者的那段往事。    

  病榻之上

  仍追忆四行仓库保卫战 

  杨养正,原名杨得馀,淞沪会战第88师524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

  1937年10月26日,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他所在的524团官兵400余人(为迷惑敌人称有800人,史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光复路四行仓库与敌血战四天五夜,打退日军30多次进攻,以寡敌众歼敌200余人。

  历史进入21世纪,当年的“八百壮士”一一离世。大陆唯一健在的杨养正老人,2005年重回上海四行仓库旧址的一幕,至今仍在感动后人。

  杨养正的女儿杨庆玲昨天向记者介绍,2005年以后,老人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近两三年来饭量显著减少,支气管炎严重致常年咳嗽。今年以来,已入院治疗三次。12月7日,由于病情严重,他被送往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以下简称新桥医院)救治。

  昨天上午,早报记者从新桥医院了解到,经过连日来的抢救和治疗,目前老人意识比较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但病情依然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据医院主治医生透露,老人全身多器官功能出现衰竭。除患严重支气管炎等病外,肺部感染严重,胸腔内有大量积液,心脏功能衰竭也比较严重,目前依然要依靠机器维持呼吸。

  曾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杨老的关爱老兵志愿者“熊姐”告诉早报记者,杨养正老人入院期间一度“心肺衰竭”致心脏、脉搏停止跳动,有一次经医生紧急抢救22分钟才得以延续生命,院方为此向家属下了病危通知。

  令医护人员无限感佩的是,在重病监护室里,病榻上的杨养正仍念念不忘70余年前,“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日日夜夜。在病床上,杨老还在向医生讲述当年的故事:“晚上看不到日本人的坦克,我就用装五节电池的手电筒朝日本人的阵地方向照射;我们的枪打不透装甲,我就跳上坦克用手榴弹炸……”

  杨庆玲说,五年多来,老人时常想起上海。“熊姐”告诉记者,早报五年前关于老人重回上海追忆战场的旧报和照片一直被老人珍藏,并不时翻看。

  双双住院

  家属不敢告知上海朋友 

  1944年,参加过淞沪会战的杨养正来到战时陪都重庆,住进了长寿第九残废教养院。就是在那里,他结识了相濡以沫一生的妻子赵孝芳。尽管抗战中杨养正失去了左眼,赵孝芳依然决定嫁给他。两人约定,“不打跑日本鬼子,就不结婚”。

  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投降第二天,两人在山城狂欢的礼炮声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此后的岁月里,赵孝芳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杨养正。杨养正不止一次地告诉儿女,自己唯一的心愿是要“和老太婆埋在一起”。

  杨老的女儿杨庆玲昨天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杨养正的老伴赵孝芳因心脏不好住进了武警医院。刚住院没多久,杨老也因不断咳嗽被送到了该院治疗。在医院住了十多天之后,病情未见好转,家人将杨老转入了新桥医院呼吸科治疗。

  “一住进去,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杨庆玲说,每天自己和几个兄弟在两个医院之间来回奔波。此前,家人还接了赵婆婆到新桥医院,让老两口见了一面。但考虑到赵婆婆也在住院,身体不好,一直不敢将杨老的病情如实相告。

  让杨庆玲更犯愁的是,贫寒的家境无力支撑两位老人“巨额”的医疗费用。“我们是最普通的工薪家庭,都属于低工资,一个月一千零一点。”

  志愿者“熊姐”告诉早报记者,2005年以后,上海有位姓王的先生一直惦念杨老的状况,常来电话问候。老人病危,杨庆玲等家属一直犹豫,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不敢将消息告诉他。

  知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老先生所享受的终身免费医疗‘仅仅限于大坪医院’,而此次因为心肺问题入住了更擅长心肺功能等大器官综合救治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据早报记者了解,2005年以后,杨养正老人先后几次生病治疗,医院“先免后减”,但至今仍不能享受完全的免费医疗。目前,经过多方协调,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领导签字,对老人实施“欠费治疗”。

  由于是“欠费治疗”,一些关爱老兵志愿者团体开始通过网络等渠道为杨养正老人募捐,并将所得钱款存入医院账户。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辛酸。”昨天下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听闻杨养正老人的情况,哽咽着对记者说,他接触到的不少抗战老兵晚年都与杨养正老人一样“贫寒”。沈建中说:“我们至今没有一个法律或制度来保障他们安度晚年。”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